在巴西世界杯賽場之一的累西腓伯南布哥體育場旁,由中國英利公司製造的3650塊太陽能光板閃閃發亮。這是巴西伯南布哥州的首個光伏電站,年發電量達150萬千瓦時,相當於6000名巴西人全年的用電量,可滿足體育場30%的用電需求。體育場關閉時,項目所發電力將併入當地電網。本屆世界杯的12個體育場共使用了27套英利製造的光伏系統。
  中國企業“為巴西的綠色發展打開了一扇窗戶”“讓綠色能源成為巴西發展不可缺少的動力”……中國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快進入拉美的步伐,並不斷提升標準。
  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標準,使中拉合作模式推陳出新,合作潛力不斷釋放。今年3月,中鋁秘魯分公司位於海拔4500多米處的銅礦突發泄漏事故,採石場遇到暴雨使得雨水外排。接到環境部門通知後,公司立即停止採礦活動,完善防洪設施。總經理黃善富告訴本報記者,銅礦兩周就全部恢復正常生產,沒有影響今年的經營計劃,同時又使環保措施上升了一個檔次。
  中鋁秘魯分公司開礦之前先為搬遷居民建新城的作法,更是超越了此前投資秘魯的西方大型礦業集團,創立了社會責任的新標準,被秘魯總統烏馬拉稱為“負責任的礦業發展模式”。
  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路易斯·保利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企業在拉美的角色正逐漸發生變化,主要有三個方面,除社會責任外,還有技術合作和本地化。
  在厄瓜多爾,中國公司在建設水電工程的過程中,將國際一流水準的技術與長期積累的中國經驗相結合,成功實現了大型基建工程的技術轉移。在巴西,中國車企將先進的汽車製造技術與當地消費者習慣和環境氣候相結合,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推進技術轉移。在委內瑞拉,中委高科技合作的成果——“玻利瓦爾”通信衛星和“米蘭達”資源衛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應。
  “本地化”使中國企業扎根拉美的基礎更加堅實。中鋁秘魯分公司的1600多名員工中,絕大多數是秘魯人。三一重工巴西有限公司董事長袁金華對本地化更是深有體會,他告訴本報記者:“以前我們是只賣產品給巴西,現在我們要參與當地的經濟發展。”連續幾年,三一建起了配件庫、生產車間,今年將實現100%的本地化率。“我們公司的本地員工已經達到75%,公司高層一半是本地人。”袁金華說。
  今年6月初,徐工集團首個海外全資生產基地——徐工巴西製造基地竣工投產暨產品下線儀式在巴西米納斯州包索市隆重舉行。包索市市長阿戈勞多·貝羅葉尼高興地說,徐工建廠不僅為當地創造了大批就業崗位,也為當地經濟帶來廣闊發展前景。“徐工讓我們站在了中國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他說。
  投資與貿易兩個輪子一起轉,正在為拉美經濟輸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經濟學家羅德里戈·卡韋薩不久前在委內瑞拉《世界報》上撰文說,最近這些年,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從對華貿易中得到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並且吸引了中國大量的直接投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與中國正是通過這種超越意識形態的務實合作,使兩個大陸之間的經貿關係發生了巨大變革。
  (本報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聖保羅、布宜諾斯艾利斯、加拉加斯、墨西哥城7月12日電 記者丁剛、張衛中、顏歡、王海林、侯露露、範劍青、吳志華、李強、薑波)
(編輯:SN18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g42kgnz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